為了對抗實力派,二十年來我如何靠陳奕迅的歌於K房中自High。
當你青春期始於九十年代中期,歌喉沒有,樣子沒有,舞技沒有,我沒有我沒有沒有。偏偏每個團體,都一定有個「張學友」「李克勤」「古巨基」的實力派在陣,賣假音、賣技巧、賣歌喉。
我等廢喉要在 K 房掙扎求存、不致成為被嫌棄的一隻 K 腳,被心儀的女生遠離,就要苦思策略突圍。
如果沒有陳奕迅,日子會好難過。有他,我就有以下刷存在感的策略。
- 首先要識避。陳奕迅每隻唱碟,總是快中慢板全包,那些富含感情的如《活著多好》《最佳損友》《不如不見》不要唱——題材肉麻的如《Shall We Talk》《單車》(雖然 Wyman 原意是鬧老豆)《無條件》都不要唱——慢慢的如《1874》《人來人往》《月球上的人》又不要唱——如果要飲醉酒不介意別人眼光才敢唱的如《反高潮》《浮誇》更更更是不要唱。以上任何一首歌都好易自曝其餡,好易悶,好易…